top of page

開箱 ! 意外搭上被譽為最佳商務艙之一的【全日空「The Room」商務艙】

  • Writer: 旅行質男
    旅行質男
  • Apr 12, 2024
  • 5 min read

Updated: May 2, 2024





今年(2023)四月時,發生了有名的全日空標錯價事件。當時從雅加達出發往歐美的商務艙平均都只要15,000台幣左右。而遇到標錯價的事件,只要時間彈性可以配合,最好的做法就是立刻訂票立刻出發!這樣不論航空公司是否認帳,都有很高的機率可以完成飛行。也因為這樣的機會,體驗到了全日空最新的「The Room」商務艙。這篇文就要分享這次搭乘被譽為業界最佳商務艙的飛行體驗。


東京羽田機場第三航廈全日空貴賓室


先講結論:全日空貴賓室的體驗非常需要看時段!

這次去程剛好在晚間最熱門的時間點抵達貴賓室,說是一位難求一點都不誇張!整個空間人來人往,比航廈還要熱鬧,甚至還有旅客是站著在等位子的。各種服務也都是大排長龍,如果想要使用淋浴間,至少要等候一小時以上,全日空貴賓室最有名的現煮Noodle Bar,平均也都要等候大約10分鐘左右。整體的使用經驗,老實說非常不好。貴賓室講求的是提供旅客清靜的休憩空間,得到的卻是鬧哄哄又找不到位子的體驗,給人的感受是煩躁多過於休息。好不容易找到座位,迅速吃完兩碗麵之後,也就趕緊離開了。





NH 108 東京羽田(HND)-舊金山(SFO)


起飛時間 Depart: 22:55

降落時間 Arrive: 16:25

機型 Aircraft: Boeing 777-300ER

座位 Seat: 11E


在預定登機時間22:25抵達登機門,已經準時開始登機,不過日系航空一項是各種卡客爆表,優先登機的隊伍長度不輸經濟艙隊伍。也是著實排了好一陣子隊才終於登機。


全日空新版搭載「The Room」商務艙的777-300ER總共只有212個座位(頭等艙8位,商務艙64位,豪經艙24位,經濟艙116位),比起其他航空動輒三百多甚至四百個座位,可以看出是非常著重在高艙等的機艙規劃。也因為人數少的關係,登機的程序在非常短時間內就順利完成。


這次搭乘的「The Room」商務艙,座位安排上是交叉擺放,所以單數排的座位會面向機尾,選擇上需特別留意。不過單數排的好處是,靠窗的座位會比雙數排更靠近窗戶,隱私也比較好;而中間排的雙人座位,也會相鄰較近,比較適合同行的旅客搭乘。相較之下雙數排的座位就較靠走道,會跟鄰座隔得比較遠一些,很難跟彼此有互動。所以在選位上,只要不介意面相機尾,不論是單獨還是結伴旅行,都是比較推薦選擇單數排的。實際上飛行起來,除了起飛降落時稍微不習慣之外,飛行過程中,座位的面向也是沒有造成任何差異的。




而終於登上夢寐以求的「The Room」商務艙,光是一踏入機艙就已經相當驚豔。這年頭1-2-1的商務艙配置已經是業界常態,但「The Room」卻可以做出媲美頭等艙的座椅寬度,視覺上就立刻給人一種奢華感。灰色的座椅配上淺木色,也完美呈現出日系的簡約風格,視覺上是非常舒適的配色。


走到座位旁邊,就理解為何要設計得如此寬敞了。35吋(89公分)寬的座位,居然已經塞滿了各種備品,包括兩顆枕頭、棉被、床墊、拖鞋、耳機、Globe Trotter聯名過夜包,佔據了三分之二的座位空間。滿滿的備品其實也突顯了「The Room」為了極大化座位寬度而造成的兩個小缺點之一,就是儲物空間的略為不足。導致這一大堆東西都堆積在座位上而無處可放。儘管座位前方有小小的置物櫃,但也只能存放一些手機等等的隨身小物,沒有一個較大型的儲物空間,確實比較可惜。


而「The Room」商務艙的另一項缺點,則是座位加寬但犧牲了椅距。躺平後的座位長度只有72吋(183公分),比起業界最大競爭者卡達航空「Q Suite」躺平後的80吋(203公分)椅距,差距是非常明顯的。對於躺平後的舒適度,會有很大的差異。但當然「Q Suite」的寬度只有21~21.5吋(53~54公分),所以如何選擇,就看每個人的偏好不同了。






說完了僅有的缺點,趕快回到介紹「The Room」各種數不清的優點。首先24吋的4K螢幕,是至今使用過不論是解析度和操作順暢度最好的機上螢幕,不管事看電影、飛行地圖,或是起飛時觀看機外鏡頭,都非常非常清楚而且舒服!座椅的各種操控也是非常簡單明瞭,排除了各種複雜的控制介面,簡單的按鈕設計,一按就可以將座位躺平。





而「The Room」最大的優點,就是具有拉門的設計,拉上後的座位搖身一變成為獨立套房,確實已經相當接近頭等艙的硬體規格。不過兩片的拉門中間會有小小的縫隙,無法完全密合,是略為可惜之處。





完成登機後,空服員逐一送上迎賓飲料,可以選擇香檳、果汁或水。迎賓飲料的規劃一直是日系航空最讓我費解的環節之一。在短程航班,他們是完全不提供迎賓飲料的。而長程雖有提供,但卻以塑膠杯盛裝。為何會有如此「精簡」的服務社計,至今仍然讓人摸不著頭緒。此時空服員也逐一問候完成點餐,全日空在夜間航班的餐飲服務,同樣是非常「精簡」。起飛後只有提供一盤搭配飲料的小點心,完全沒有正餐的安排。航程中有一些點心可以開放點餐,然後降落前有簡單的早餐,是我遇過不論份量或選擇上都非常少的長程商務艙航班。


不過搭乘日籍航空公司的好處就是有非常多的清酒可以選擇,起飛後當然要好好把握機會,來個清酒試飲!迅速把搭酒的小點吃完之後,實感份量不足,只好從點心菜單中加點了水果和冰淇淋,搭配梅酒,當成宵夜享用。雖然理解這樣的流程安排,是想讓乘客可以把握時間睡覺休息,但觀察不少沒有直接入睡的乘客,多數也都有加點各種點心,覺得全日空在餐飲設計上,還是可以增加份量,滿足需要用餐的旅客需求。






吃飽後把座位放平準備睡覺,除了被子之外,全日空有另外附上一層床墊增加床鋪的舒適度,而且極寬的座位確實增加了不少伸展空間,實際睡起來非常非常舒適。迅速入眠之後睡了足足有四個小時左右。睡醒後點了一碗全日空和一風堂(IPPUDO)的聯名拉麵,這碗麵可以說是這趟航程的餐食最大亮點!以一碗只有湯和麵,沒有任何配料的拉麵來說,味道濃郁到不行,麵條也沒有被泡到軟爛,吃起來一點都不乏味,讓隨後送上的早餐完全相形失色。甚至下機後作筆記時已不記得早餐味道如何,拉麵的風味卻是至今深植腦海中,寫到這邊恨不得再來一碗!






首次搭乘全日空「The Room」商務艙後,可以理解為何「The Room」被當今許多人拿來與卡達航空的「Q Suite」並列為最佳商務艙。而「The Room」確實比起「Q Suite」有過之而無不及,但在餐飲和服務流程上,比起卡達航空商務艙隨時都可以用餐的「Dine on Demand」設計上,就略為失色,是全日空還可以再加強的環節。


而沒有搶到標錯價機票,又不想花天價買票搭乘商務艙的人,要如何也體驗這款「The Room」商務艙呢?可以使用全日空自家的哩程兌換,來回日本與歐美的商務艙,是淡旺季只要75000~95000之間。除此之外,用維珍大西洋航空(Virgin Atlantic)的哩程兌換,從日本往歐美的航班,商務艙來回只要90000~95000點,也是非常划算的。





▌質男評分


地面服務:✮✮✮✩

硬體品質:✮✮✮✮✮

機艙整潔:✮✮✮✮✮

機上服務:✮✮✮✮✩

餐飲品質:✮✮✮✮✩


總積分:90/100


Comments


訂閱旅行質男,獲得最新旅遊資訊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  • White Facebook Icon

© 2035 by TheHours.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

bottom of page